
【安徽輕工網訊】日前,《國際商報》刊發了記者湯莉撰寫的報道《外貿韌性這樣鍛造》,報道了對公司董事長柳夕良的專訪。報道說,“一季度,公司進出口額突破2.3億美元,同比增長78.61%,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89%,且進、出口均創歷史同期新高。”談及今年的外貿業務開局,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夕良介紹的一組數據格外亮眼。
安徽輕工今年的外貿發展壓力并不小。貨柜緊張、運費高漲、人民幣匯率波動、歐美等國疫情反復及尋求替代供應鏈的勢頭顯現等都在增加業務的不確定性。要如何化壓力為動力?安徽輕工選擇內外雙向挖潛,充分放大自身優勢,加力拓展新業務:一方面,針對疫情的持續蔓延,公司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醫療防護類產品的出口勢頭;另一方面,緊抓“宅經濟”需求,在公司主營的日用消費品出口領域,下氣力穩住主要客戶和重點市場,并積極布局跨境電商新賽道,推動業務增長。
從區域市場看,相對于非洲和南美,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抗沖擊能力更強,這也恰好是安徽輕工的傳統主銷市場。“歐洲和北美占公司出口市場份額近七成,自去年10月份以來的訂單增幅較大。”柳夕良表示,今年一季度,除非洲外,公司對所有市場出口均呈現增長。其中,對歐出口4157萬美元,同比增長62%,業務占比36%;對北美出口2225萬美元,同比增長48%,占比20%;對南美出口1364萬美元,同比增長58%,占比12%。
柳夕良還分享了一個業務觀察點:疫情下,超市比百貨商店更有生命力。而安徽輕工的客戶大多是超市,因此業務受到的影響較小。
穩定了存量業務,增量業務到哪里找?疫情使人員的跨境流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客戶進不來、我們出不去”,客戶開發成了業務發展的最大挑戰。對此,安徽輕工將歷年參加廣交會和各類展會搜集的所有客戶都重新聯系了一遍。經過疫情洗禮存活下來的企業都是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強的優質客戶,這為公司拓展增量提供了高質量的來源。
展會渠道也不容忽略。公司組織業務人員參加廣交會等各類展會,主動捕捉市場機遇,并加緊直播練兵,增加了團隊的數字化營銷技能。積極介入跨境電商業務,公司還蹚出了外貿轉型發展新路。公司自去年4月份著手發展跨境電商業務,至去年年底,跨境電商業務增長了近3倍,并發展成為安徽省亞馬遜業務額最大的企業。成功試水,安徽輕工的跨境電商業務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在加力與亞馬遜、環球資源、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臺的合作之外,公司計劃探索開設獨立站,布局更多航道。
但柳夕良清楚,前路并不平坦。如公司第一大出口市場--美國,盡管整體業務前景樂觀,但部分客戶破產、拖欠貨款等現金流問題短期內料難改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強化風險排查、充分利用信用保險等風險規避手段、多接小訂單等都是控制分散風險的有效手段。說到底,市場變數不可控更難預測,唯有不斷錘煉自身才是硬道理。(圖為公司參加線上廣交會)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