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輕工網訊】日前,《安徽日報》頭版刊發了記者王弘毅、湯超采寫的對我司董事長柳夕良的專訪。
報道說,今年以來,經受疫情沖擊,安徽外貿外資企業的生產恢復情況怎么樣?下一步如何應對國內外市場新變局,把握新商機?近日,記者在采訪大陸馬牌輪胎(中國)有限公司、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等外貿外資企業時看到,隨著物流逐步好轉、生產持續恢復,我省外貿外資企業正在走出疫情陰霾,煥發新的活力。
對于外貿企業來說,變局與挑戰也可以轉化為機遇與希望。
在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只見各種鞋帽、箱包、服裝、日用器皿等商品琳瑯滿目。“我們是一家以出口日用消費品為主的外貿企業。這些都是出口國外的商品,深受歐美地區消費者歡迎,去年公司進出口額達10億美元,產品出口遍及170個國家和地區。”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夕良告訴記者。
“今年受疫情影響,特別是歐美的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訂單有所減少,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廣泛聯系客戶,積極地開發新產品,網上推銷等新模式。”柳夕良表示。
在展廳內,一款款式新穎的沖浪板吸引了記者目光。“這款沖浪板在國外很暢銷,是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今年已經成交了1500萬美元,全年預計突破3000萬元美元。”柳夕良介紹。
“隨著國際航班的恢復,歐美日澳等主流市場形勢轉好。對于我們這樣的外貿企業更是利好,因為我們主營的是日用消費品,具有剛需的特點,一般都屬于復蘇的‘第一波’。”柳夕良表示,與旅行相關的商品如箱包、鞋類、戶外、服裝、化妝品等需求預料將強力反彈。
據統計,今年前五個月,該公司實現進出口4.2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2.4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箱包增長62%,鞋類增幅47%,服裝增長35%,文化辦公增長52%。“我們積極搶抓冬季前這一波難得的需求旺季,充分利用歐美降低或取消進口關稅的契機,密切聯系英美客戶,搶得先手,爭取訂單。”柳夕良說,公司堅持“外貿靠做不靠坐”,積極走出去,堅持不懈地深挖貨源企業,充分把握好主營產品具有市場剛性需求的特點,爭取經營從“小而全”走向“小而卷”,將小產品做到極致,力爭做到全國第一。
采訪中,許多企業負責人都表達了從疫情中恢復發展的信心。一些企業還表示將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追加投資、擴大產能,在安徽這片“發展沃土”上持續做大做強。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