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要把公司必要的制度約束與自己的奉獻對立起來。
首先,作為企業,應該明確,公司領導要主動發現員工的貢獻,合情合理地褒獎員工的貢獻。但作為個人,一定要正確地看待自己貢獻。我以前曾經說過,人們有個思想傾向,就是總是會過高地評估自己的貢獻,覺得自己不得了。這個問題在很多人身上存在。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四點:
一是不能將自己的貢獻作為與公司討價還價的資本,與組織進行交換。如果這樣的話,公司可能不把任務交給你,可以讓別人來做。
二是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貢獻。其實很多時候你所做的工作稀松平常,千萬不能覺得不得了。
三是不要把別人對自己的夸獎無限放大。最終昏了頭,真的覺得了不起。
四是不要覺得自己業績好、貢獻突出,就片面地認為自己的貢獻可以沖抵一切處罰。越是優秀的業務員和中層干部,越是不能放任自己,不能一俊遮百丑。
第二、不要把企業正常的經營管理與個人業務發展對立起來。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司所有的制度設計,其本意都是防范風險、激勵創新、保證規范,每項管理的出臺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復雜的原因,不論何種規矩,都不可能故意跟員工過不去。因此,員工應該多理解多體諒。對于某些不太完善的制度,可以提出批評、質疑,求得改進,但千萬不要認為公司跟自己作對,更不要產生敵視心理。
第三、不要把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對立起來。
眾所周知,長遠來看,公司與員工根本利益肯定是一致的,否則,這個企業肯定早就解體了,或者這個領導班子肯定有問題了。但公司與員工的利益在短期內會有誤差。有些事情什么時候干、干多少、怎么干,可能會有不同認識。我們既要保證公司能夠站在員工角度考慮問題,也應要求員工應該學會站在公司立場考慮問題。
說到個人利益,我要特別提醒一點,就是一個人不能在企業追求絕對的公平,什么事情都不能吃虧,什么時候都不能覺得企業好像虧欠他了,年輕人尤其不能有這樣的心理。一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點虧都不吃是不可能的,企業無法保證每件事情都處理得公平,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強加在企業的頭上。真遇到自己吃虧的事情,如果是因為企業的原因,你可以反映,可以說,但不要過多地計較。否則,企業會花費巨大的精力在一個人或者某幾個人身上糾纏不清。追求絕對公平,自己會非常痛苦,長此以往,心理也會變得扭曲。
第四、不要把公司的積累與個人的分配對立起來。
鄧小平說過,只采取精神激勵,而沒有物質鼓勵促進人的生產建設積極性,對少數人可以,多數人不行;短時期內可以,長期不行。因此,提高員工待遇是企業的神圣使命。但正如我多次強調的,如果想保持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實力,就必須保證企業的利潤積累(而目前的情況是,公司的積累太少)。
第五、不要把個人的追求與企業的價值觀對立起來。
一個人愿意留在企業,就意味著他接受并認可公司的價值觀,否則,可以不認可,可以離開。企業要擁有寬廣的胸懷,海納百川,博采眾長,接受并接納一切對企業有用的人;個人也要有包容的態度,習慣于企業的要求,聽從于企業的指揮,融合于企業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我們所希望的和諧。在這方面,共產黨員更應該做出表率,更應該表現出應有的忠誠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以此影響你周圍的同事,最終形成同心同德、同舟共濟的和諧局面。
(本文系董事長、黨委書記柳夕良在黨員大會上的講話摘要)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