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好朋友剛剛艷艷結婚我給當伴郎之后,今天我做了又一件蠻有意義的事情——好友Y君開始動筆寫日記/做筆記,讓我給他的記事本寫一個序言,看他煞有其事的樣子,我忍俊不禁。謝謝Y君的偏愛,G7的兄弟們都愛你。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愛既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關于愛的定義及其分析,請參見派克的通俗心理學著作《少有人走的路》。這里我不想繼續討論愛或者心理學,我想說一下思考的重要、書籍的妙用和寫日記的意義。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想獲得的人類任何想得到的信息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每天一打開電腦,巨量如沙塵如海水的信息朝我們涌來,浸透了我們每一寸肌膚,占領我們每一個毛孔,吞噬我們每一個細胞。“這是一個無所不知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無所知之的時代?!闭f得輕松一點,過多的信息讓我們應接不暇,就像一個有太多小麥而沒有時間磨面粉的農夫。說得嚴重一點就是過多的信息扼殺了思考,我們更像一個被不斷填塞食物卻早已失去消化功能的胃。
以前,接收食物只是開始,經過各種理化作用,食物在胃和其他消化器官能被轉化為可供人類吸收的養分以及廢料。而現在,胃成了堆場。當大量好的事物與壞的事物被雜亂地堆在一處,不加分辨、區別、隔離,你會發現這個處所就是一個垃圾場,而好將不成其為好,壞也不成其為壞,它們被統稱為垃圾。
以前,收集信息只是開始,人們將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通過信息挖掘事物本質,將信息賦予意義。這個過程就是思想。
思想來源于對信息的思考,當信息已然多到開始阻礙思想時,思考的精神就顯得彌足珍貴了。而現實是人們更傾向于對信息的知曉而非對信息的思考,因為知曉能帶來很多即時性的利益,如娛樂信息能讓年輕人找到共同話題,很快建立溝通。思考需要大量的腦力勞動,思考的結果也不一定正確,思考的結果也常常因為深奧而曲高和寡。但是,只有通過思考才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世界和我們自己。
思考如此重要,我們如何思考呢?首先,我們不能停止對信息的攝取,這里的攝取是用審慎的態度揀選,將垃圾信息過濾,將更接近思考對象本質意義的信息攫取。書籍的天然優勢在這里便顯露出來了。一本書通常是對某一(類)事物進行針對性描述的文字集合,該描述凝結了作者的觀察與思考,從而更接近于這一(類)事物的本質或意義。讀書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捷徑,思考的捷徑,接近事物本質意義的捷徑。
思考的結果需要儲存。一方面因為人類的記憶有時間性,會遺忘,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思考的結果不一定正確,如果不加以儲存,不能參照以對這個結果進行再思考以辨別其真偽,仍然是浪費。寫日記、做筆記就是最好的記錄思考的途徑,通過日后對日記的讀與思,又能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從而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質意義。(至于我們為什么要接近于事物的本質意義,這是另一個更為寬廣的問題,我沒有想清楚,期望以后能想清楚并能用簡單淺近的文字表述出來。)
我很慶幸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讀書、寫字,這些讓我在擁有了一個現實中美好的世界之外又有了一個更為寬廣的思想世界。我知道,借助于這個記事本,Y君也將常常將那些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帶在身邊,讓他們與自己同行;他也會偶爾跟世界上最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學習吟唱,學習謳歌,學習怒罵;借助于這個記事本,他將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成熟,記錄下自己的思考感悟,記錄下時代的車轍、社會的演進;借助于這個記事本,人們也將更加了解他,作為一個思考者的他,作為一個時代人的他,或許有一天作為一個偉人的他。
而他,借由這個記事本,也將更加了解他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本質與意義。
日記,記錄屬于你的世界。
(春流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