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床快婿”是一段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美麗傳說。1600多年前的東晉朝代,有位曾經鎮守合肥的大將軍郗鑒,派管家到同僚丞相王導的家中為膝下小女郗璇選婿。王家子弟各個仔細打扮以求雀屏中選,唯有一子東廂涼床袒腹橫臥,捧讀東漢書法家蔡邕碑帖如癡如醉,旁若無人,頗顯傲慢無禮。管家回稟后,郗將軍大喜,親往王府,觀察此人豁達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美麗抉擇。這位被選中的“東床快婿”正是空前絕后的大書法家王羲之。
在這段佳話中,很多人只熟知王羲之,但很少有人記起郗鑒,其實郗鑒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精彩之處全在于郗將軍擇婿的別樣眼光,對于后世選人用人來講也不乏其生動啟發。
首先,選人用人要擺正求賢心態,切忌居高臨下,要有郗將軍那種謙恭、低姿、容人的胸懷,不為“袒腹橫臥”、傲慢無禮的冒犯所觸怒,以免誤判。捫心自省,我們在選人用人時,對曾經冒犯過自己的人久而耿耿難以釋懷嗎?對經常冒犯自己的人乘機打擊報復嗎?對一直冒犯自己的人恨之入骨徹底排除嗎?如果我們不幸陷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那么我們還可能有郗將軍那樣的美麗抉擇嗎?
其次,選人用人要登高識人境界,切忌良莠不分,要像郗將軍識別王羲之那樣,感其不為“好事”所動之泰然,愛其毫無虛偽包裝之坦蕩,惜其追求藝術專心致志、忘乎所以之率真。捫心自省,我們在選人用人時,識德識才嗎?識別德才真偽嗎?掂量過德才的輕重嗎?如果我們不幸陷落“養奸逐臭,惡忠成癖”的顛倒,那么我們還可能有郗將軍那樣的美麗抉擇嗎?
第三,選人用人要堅持調查研究,切忌聽信讒言,要像郗將軍那樣深入實際禮賢下士,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捫心自省,我們在選人用人時,有沒有止于道聽途說?有沒有憑借聽小報告?有沒有停留在一時一事?有沒有只看表面現象?有沒有被投其所好、溜須拍馬所蒙蔽?如果我們不幸陷落“簡單粗暴、拒悉真情”的渾沌,那么我們還可能有郗將軍那樣的美麗抉擇嗎?
1600多年過去,郗將軍美麗抉擇的眼光、境界、方法仍在熠熠發光,彰顯為世楷模,使他身后無數亂點鴛鴦譜甚或臭味相投的識人、選人、用人行為相形見絀。
42年前爆發九一三事件,身處逆境的鄧小平在江西說:“林彪不死,天理難容”。37年前抓捕四人幫,常香玉豫劇鏗鏘唱出郭沫若詞作:“大快人心事”!
歷史總是以最艱困的忍耐書寫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世界留下太多的屈辱與迫害、太多的反抗與失敗、太多的流血與犧牲、太多的悲壯與沉重、太多的傷痕與遺憾……怎能不傾腔吶喊呼喚郗將軍呢?
企業發展戰略一經確定,在識人、選人、用人上多一些美麗抉擇、少一些錯誤和失誤便是成敗之關鍵。
(潤華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