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基本上沒有專門針對供應鏈管理行業發展的支持政策,主要通過行業協會指導協調。韓國、新加坡則有相應的措施,如韓國知識經濟部給予部分供應鏈管理企業“知識經濟部長官表彰”;新加坡政府打造“全商務”產業鏈,負責提供商業、資訊和金融等專業服務,吸引大批國際知名企業落戶,新加坡由此成為全球電子、電訊、精密工程、生物醫療科技等行業首選的供應鏈管理基地和運營中心。
   
部分國家發展供應鏈管理的啟示主要有:
  第一,圍繞核心競爭力,整合優化現有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企業不直接參與生產,核心競爭力在于盡可能降低整個供應鏈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的關鍵是提供原料采購、產品設計、生產管理、貿易融資、檢驗驗收、分類包裝、報關清關、物流配送等不可替代的專業化服務,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基礎是建立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第二,以現代信息技術改進企業運營和管理手段。
現代化信息技術是供應鏈管理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是促成各環節之間信息的高度集成與共享,保障各環節在整體管理環境中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加快整個供應鏈運作速度和資金流轉。
    
第三,建立專業化的供應鏈管理人才隊伍。
加強宣傳與引導,深化企業對供應鏈管理內涵的理解與認識。有針對性地研究國外各行業的優秀案例,積極推動我國企業戰略思想、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發展途徑、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轉變,引導企業建立適合供應鏈管理的組織結構形式。重視供應鏈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化建設。引進職業培訓機構,鼓勵面向企業技術層和管理層進行供應鏈管理專業教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通過人才和技術儲備培養建立有實力主導供應鏈的核心、龍頭企業。
  
第四,發展區域或離岸貿易中心,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基地。
利豐公司借助香港貿易、金融中心地位而逐步形成了利豐模式。新加坡在全球產業轉移中逐漸形成區域貿易中心地位而大力發展了供應鏈企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認為,越南、孟加拉國盡管用工成本便宜,但綜合實力仍無法與中國匹敵。應鼓勵上海等沿海城市,發展覆蓋整個東亞的區域性貿易中心,大力發展離岸貿易,促進貿易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向中心城市匯集,形成孕育供應鏈企業的土壤。
   
(原載《中國機電》)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