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總括起來24個字,分別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提出了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有人總結習近平同志領導的思維特點說,一是“核心利益”、二是“底線思維”。其實二者相輔相成、表達根本的原則立場。相對于其他利益或可商量、讓步、讓利而言,“核心利益”就是動不得的“底線利益”;相對于其他思維或可伸縮、彈性、變通而言,“底線思維”則是剛性不可動搖的“核心思維”。那么什么叫“核心價值觀”呢?就是所有價值觀表現或價值觀體系的本質、基因、來源、歸宿、原則、立場,是輻射全部價值觀的核心支柱、剛性底線!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富強”即國富民強,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的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諧”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科學進步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的建設目標。“自由”是人的存在、發展本性,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價值理想和理念。“平等”是人權、人道、人性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奮斗的根本追求。“公正”是公平正義解決各類社會矛盾,保障社會發展基本前提。“法治”是實現社會“自由、平等、公正”的必要手段和社會形式。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愛國”是公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和行為準則,是公民獻身改造、建設、發展祖國事業的原動力。“敬業”是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職業奉獻精神。“誠信”是誠實勞動、誠實守信、誠摯待人、誠懇向善的道德標準。“友善”是社會公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的高尚人際關系。
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改革開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行了新的探索,黨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這一重要探索在理論和實踐發展上的偉大成果。
(潤華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