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航空客A330在希思羅機場降落時,我經歷有生以來第一次巨大的顛簸,以至于我居然有生以來第一次暈機了,一直暈到了第二天。第二天看SKY NEWS才知道,原來那兩天倫敦刮大風,居然把大樹都吹到了,把兩個孩子還給砸進了醫院。那場面,用我們的鳳臺話說: 倫敦刮大“轟”,差點把“灰”機都刮“歡”掉了。
英國人說:來倫敦必須帶兩樣東西,一把傘,一雙欣賞美的眼睛。由于多次來英國,對我來說,大英帝國已經不可能有什么新驚奇了,只是滿眼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依然那么獨特。一次跟一個做中藥的客戶吃飯,他說他買一棟290年的老房子,翻修的時候,倫敦市文物委員會居然天天派人現場監督,以保證他使用的材料和做工都必須符合200年前的要求。
此次住的是海德公園附近的藍卡斯特酒店,充滿了貴族的氣派。到的那天晚上,正趕上一場酒會結束,第一次看到英國主流社會的精英們,一身豪氣和酒氣的從酒店里走出來,個個風流倜儻,氣質高雅。一時間,整個大廳都彌漫著香奈兒5號的味道……。更有意思的是,check in 的時候,前臺的小姐很自豪地說:我們酒店離戴安娜王妃的家很近,她離婚后就居住對面一片的白房子中。以此來彰顯自己酒店地段的尊貴。
由于客戶在愛丁堡的緣故,我們特地趕往蘇格蘭。
動車從倫敦到到愛丁堡需要4個半小時,一路鄉村田園,風景如畫。提到蘇格蘭,曾經讓英國女王鬧心,好在后來表決否定了要獨立。
我們在愛丁堡和圣安德魯斯德一天半時間里,幾乎到處都能感受到蘇格蘭這種鬧獨立的小情緒。他們都特別愛提起那部好萊塢大片《勇敢的心》。這部由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導演的電影,講述了蘇格蘭草莽英雄華萊士帶領當地人民揭竿起義,對抗英格蘭人的故事。在倫敦的審判廣場上,華萊士遭受各種折磨仍不肯屈服,此時連倫敦的群眾也被華萊士的勇氣所感動,紛紛大喊審判長開恩。華萊士利用僅剩的最后一口氣大喊:“自由!”(Freedom !)。由于這部影片太過成功,居然引起了英國王室的不滿。梅爾?吉布森被永久禁止進入英國。不過,英格蘭人對這部影片不屑一顧。他們說,華萊士最后的那句“自由!”純屬扯蛋,因為Freedom 這個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才產生的,而華萊士那個年代的“自由”叫Liberty。
在英國聽到的最八卦的段子,莫過于聽英國人私下里說,歷史上可能根本沒有莎士比亞這個人,因為他作品中透錄出的王宮里的內幕,并非一般平民所能了解。為此,有人做出兩點猜疑,第一,莎士比亞是伊麗莎白一世自己,因為她終身未婚,但緋聞小故事不斷,說不定喜歡舞文弄墨滿足一下自己的暴露癖和小虛榮;第二,莎士比亞其實就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作家培根,而他很可能是伊麗莎白一世的私生子。
(轉自公司論壇“話說大輕”)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