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難免會遭受挫折。萬一工作不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有的人反應是:推諉,即把個人的失敗、挫折推到別人的身上,或者尋找客觀原因來開脫自己的過失和罪責,以求得自己的解脫,這種適應方式叫推諉。例如,學習成績低劣的人,不怪自己不用功,而埋怨老師評分不公平,或推脫說考試那天不舒服;上班遲到的人,總說是公共汽車誤點;字寫不好的人,說筆不好用;工作不好的人,會說單位不關心他;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有的人反應是:退化。即,個體在受挫時,回復到早先不成熟的發展狀況,表現出幼稚的行為,常會失去理智地胡亂發泄,就叫退化。例如:受挫時的抱頭大哭、破口大罵、手抓口咬,還有蒙頭大睡、裝病不起等,都是幼稚的退化行為。
有的人反應是:冷漠,即受挫以后,為求得心理的解脫,會厭棄早先的追求,甚至厭棄人生,這就是冷漠的適應方式。從表面上看,當事者似乎是漠不關心、無動于衷,其實其內心的痛苦可能更厲害。冷漠常常是絕望的表現,可能意味著當事人已經喪失了一切信心與勇氣。所謂“哀莫大于心死”,這是極其可怕的。
有的人反應時:幻想。有人受挫之后不是面對現實,而是把自己置入一種想象的境界,企圖以一種虛構的幻境來解脫自己,這就叫幻想。幻想的常見方式之一是“白日夢”。白日夢偶爾為之并非失常,亦無大礙,但如完全依賴它來解脫.則會使自己越陷越深,最后無法擺脫受挫心理的困擾。
有的人反應是:反向。反向也稱倒轉反應。個人在某種情境下的反應本屬消極、錯誤的,對此他自己也不能接受,產生罪惡感,于是就以相反的行為取而代之,這就叫反向。例如,內心對別人懷有敵意或仇視心理者,卻常常對人過分地逢迎諂媚;內心過于自卑者,則常常過分地炫耀自己。
有的人反映是:投射。當個人具有某種不為社會認可的壞品質時,總會感受到自責、羞愧等心理壓力,為消除這種壓力,有人會有意無意地把這種壞品質強加到其他人的身上,以此為自己辯解,使自己解脫,這就叫投射。
有的人反應是:發泄。一個人受挫時常因憤怒而表現出攻擊性行為。這種以攻擊性行為把自己的憤怒、怨恨等緊張情緒釋放出來,以恢復心理平衡的方式,就叫發泄。這是對挫折的一種特殊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是一個鄙視的笑臉、一句刻薄的話語,會讓對方感到非常難堪。而攻擊的對象也并不總是造成受挫的當事人或物,有時人們會將怨氣發泄到無辜者的身上。
來自蒼古的神圣之光啊,來蒸發這個墮落的靈魂吧。
而正確的化解辦法是:
第一種方式:理性發泄。
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將怨恨的情緒、攻擊性的沖動強行遏制,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認清攻擊性行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正常的。這是人們在學習、工作等活動中遭受挫折之后十分自然的行為。
建議每個人都必須善于對自己的攻擊性行為加以疏導,學會以社會認可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緊張情緒,以合理的方法、積極的態度去認真地解決問題,克服受挫心理。
第二種方式:寬慰自我。
當個人的期望無法實現時,個人不僅會遭受失敗的痛苦,也會產生一種犯罪感——“我怎么這么差勁,對得起誰?”為此,人們常常以某種理由或借口來安慰自己,使自己從挫折心理中解脫出來。
其中,最有趣的是“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兩者都引白《伊索寓言》。前者指的是那個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味酸,非我所欲”的狐貍,后者指的是那個覓食無著只好以酸檸檬充饑卻說“檸檬味甜,正中下懷”的狐貍。
在人類中,這種巧辯以自慰者不乏其人,低劣者如阿Q的“權當兒子打老子”的“精神勝利法”,高明者如孔明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嘆息。
應當承認,每一個人在其生活道路上都難免會遇到不可挽回的失敗,此時假借理由以尋求自我解脫、泰然處之,不失一種適應之道。
第三種方式:積極代償。
代償,是以另一種活動的成功來彌補早先活動的失敗,以克服受挫心理的適應方式。
人都要肯定自身價值,對于某方面的失敗自然會覺得臉面無光,于是就從別的方面加緊努力,取得成功.以挽回其自身的價值。這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第四種方式:精神升華。
把原先的失敗引向更崇高的目的,作出對社會有益的貢獻,以克服早先的受挫心理,這種適應方式叫升華。
你自己可以對照一下。
(轉自公司“總裁有話”)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