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立規矩,不得方圓”。顯然是說,先得有“規矩”然后才能有“方圓”。但是從“方圓”是目標、“規矩”是手段的邏輯順序講,“方圓”又當先于“規矩”而存在。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且看“走出去”大戰略的現實實踐,多半“走”到非洲,很少“走”向歐美日韓。為什么呢?因為現代商貿經濟在非洲尚處初級“發生階段”,“規矩”很少、易入賺錢“方圓”;而歐美日韓早已是成熟的“發展階段”,“規矩”林立森嚴、很難問津。據悉非洲某個國家總理與“走出去”的中國老板私交甚篤,便同乘班機到重慶小街吃火鍋去了,鬧得中國外交部莫名驚詫。這在歐美日韓簡直是天方夜譚!默克爾有可能私陪朱東風坐到桐城路邊剝龍蝦啃嗎?
這說明什么?凡事都有發生、發展、衰亡等不同階段,而“立規矩”只適用于發展階段,如果把它放在發生或衰亡階段上,或許就成偽命題了。所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要放在具體階段上考察。
比如改革,就是破除舊有規矩、促發新生事物、建立新規矩。而新生事物并沒有與生俱來的“規矩”、也不可能事先“立”好“規矩”再發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摸”邊總結、邊積累五花八門的臨時“規矩”,直到發展階段才有可能匯總建立起完善的“新規矩”。這也就是“立法”必須堅持成熟穩定的階段性而顯滯后、不可能同步“事舉法伴”的原因所在。
據悉熱鬧數萬家跨境電商企業,把碎片化的訂單整合到B2C平臺,重振出口雄風!各種“規矩”逐步確立,如海關的“雙24小時”跨境電商通關“規矩”,即24小時不間斷通關、24小時內辦結通關手續;再如生產廠商的轉型升級“規矩”,自覺意識并滿足日益增強的高科技消費方式,開發出能夠激發和反映消費者價值觀的創意性、群體性、理想性的產品、服務和企業文化;等等。
不難發現,現代商貿已成為生產力發展最活躍、最賦創新意義的領頭羊,經濟管理、產品生產、銀行業務、甚至政治和軍事等各種“規矩”都隨商貿需求來確立!中國倡導并規劃的“一路一帶”是什么?就是歐亞國際商貿帶!它必然會刺激產品生產和服務的進步,必然會產生一系列“規矩”。連美國老大也受了刺激,豈能容中國布局“立規矩”!以強權政治、武力威嚇的蠻橫“再平衡”,牽動世界政治、軍事躁動,也附帶刺激了科技、材料和產品的競爭性發展。
安徽輕工30年,所立“規矩”無數,而至公元1993年發布第一部系統化的成文“規矩”時,已距創業起步9年之遙,安徽輕工早非昔比、躋身全國進出口500強、闊綽為省內外貿企業四大家族之一!其“規矩”也立成于高級“發展階段”、而非初級“發生階段”。雖然不能說發生階段就沒有“規矩”,但那還是應對化、自然性的“規矩”,遠不可能形成系統化、自覺性的“規矩”。
創業、改革往往不是立好了“規矩”再干、而是先干起來再“立規矩”;況且“立規矩”也需要足夠的經驗積累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故創新須先于規矩!
(潤華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