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描述旅行團說,法國人尋美女,德國人忙潛水,意大利人日光浴,中國人找WiFi。消遣不對味西方人惱怒,網絡不開通中國人頓足。要想鯨吞中國游客龐大的旅費開銷,首要的條件就是WiFi,最好免費、至少廉價。
北宋大才子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如今三分鐘連不到WiFi就惶惶若喪家之犬、三小時不上微信便恍如隔世!辦公室、走廊里、高鐵上、公交中、站臺旁無不埋頭手機、表情豐富。“智能化”才使手機變得名副其實起來:手不釋機,不然就成“衣袋機”“包包機”了。無論總裁怎樣苦口婆心“不要在開會時、洽談中玩手機”都無濟于事,實在耐不住那一汪無限的誘惑!
農業社會人被土地奴了,工業社會人被機器奴了,信息社會人又被網絡給奴了。不可抗拒、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吃飯、要生活就要奮斗,就要依賴于時代限定的奮斗手段,不得不被這手段奴役。繳費、網購、還賬、支付、訂票、打的、導航、查詢、掛號、炒股、聯絡、消息等等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須臾不可撒手。
時代造就人。就像講起“文化大革命”的故事,后輩的人們多感驚訝,不敢相信:全體的人都癲狂?那么看看現在人手一機,將來也會使未經歷過這個時代的新新人類倍生疑竇:全體的人都癲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被奴時往往沉浸在癡迷的幸福感中,過后了才嘖嘖怎么那副可憐相。
信息網絡妙在何處?快!爆!過去需要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個月才能辦到的事情,現在幾分鐘就能辦到了。過去凡事都閉塞在單一的渠道中承受,現在可于鋪天蓋地中參考和選擇。“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節省時間就減少付出,提高效率就增值生命。故摧枯拉朽、顛覆既往,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但由于信息網絡出生于模擬技術、數字技術、模塊技術等,其抽象天性必然演繹出無限膨脹甚或超越時空的虛擬能力。這實在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人需要現實時空,這與其它生物毫無區別;但是人又需要虛擬時空,這是其它生物迄今所不具備的。現實時空要求適應,于是適者生存;虛擬時空孕育創造,于是發展生存。在現實中創造,信息網絡出神入化;而在虛擬中適應,則其噬奴如魔!
安徽輕工30年,應當是伴隨信息技術發展應用的30年。從開始認識、進而羨慕到著手草創,大約用了7年,以成立“電腦室”為里程碑。從單證、財務和業務陸續局域建網聯網,大約摸索了4—5年,以引進高小文建起技術隊伍為劃時代,從此走在了兄弟企業甚或時代發展的前列。
安徽輕工30年經營發展,應當劃屬虛擬經濟范疇。但虛擬的程度有限,因為貨物進出口脫離不了產品生產的實體經濟,不可能像金融、貨幣、股市那樣天馬行空、獨立特行。因此也不大可能被信息技術的虛擬天性所奴的。
古時候讀書還只局限于對“士”的奴役,現代信息網絡已可逢人就奴了。
(潤華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