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見某企業(yè)墻上赫然6個大字“先做人,后做事”。頗感意味深長,怎么“做人”?或出被迫與無奈?或講技巧和藝術?熟料卻被老板人品道德了一番。
企業(yè)是賺錢的組織,不是道德圣殿。拿道德說事幺毫乏力。曾經(jīng)有人擺副可憐相搶占道德高地,就被業(yè)清老總一語化解:我們是企業(yè),不是慈善機構。曾經(jīng)有自詡高清“我憑工資吃飯”,就被文艷主任申斥道:你工資哪來的?是業(yè)務經(jīng)營賺來的,你以為這錢都是按你的標準那么“干凈”嗎?
相比起來,“做事”具有客觀規(guī)定性、是如來神掌,“做人”屬于主觀能動性、是翻筋斗云。誰決定誰就很清楚了。“先做人,后做事”已表明“做人”只是手段、“做事”才是目的。或曰“做人”只是為了“做事”,很有些被迫或無奈的。人品道德充其量只是“做人”的緊箍咒,必須服從“做事”的佛掌。
記得20多歲曾經(jīng)在機關做共青團工作,正值經(jīng)濟改革大潮初起,所有政治標簽的東西一概遭冷遇、被奚落、很難“排上議事日程”,只好聯(lián)合兄弟機關團委掙扎困境,卻遇到一位初為人母的大姐大,不得不耐住性子與她談了一個多小時的“孩子”,還倍受同科室老大姐們的戲謔:“你又沒結婚,養(yǎng)孩子的婆婆媽媽事情倒知道不少!”哪里曉得“功夫在詩外”須“先做人、后做事”喲!
第一位領導我的科長就曾諄諄教導說:“干工作最忌打發(fā)人際關系,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但是不把人際關系搞好,什么工作都寸步難行!”這當是“先做人,后做事”的真諦所在。倘遇腐敗成風、潛規(guī)則盛行,能迂拘于人品道德“高清梅菊不染埃”甚或“遁入世外”嗎?或可自給自足不用“做事”而閉門龜縮清高“做人”,可企業(yè)怎么辦?百姓怎么辦?社會怎么辦?精神文明建設怎么辦?
誰不想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呢?可是“趙公元帥不讓發(fā)財”!絕不可能任由我行我素、想怎么“做人”就怎么“做人”的。連美國總統(tǒng)也得看華爾街老板的臉色“做人”。更何況既要“出污泥而不染”的遠離、又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地深入呢?刀尖上跳芭蕾,還怪說“做人難,做名老女人更難”嗎?
人生多少事,不待“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很難“都賦笑談中”的:怎么打動姑娘的芳心?怎么博得上級的賞識?怎么奠定朋友的信任?怎么獲得下級的擁戴?怎么打通賺錢的關節(jié)?怎么逃脫危險的境地?怎么爭取事業(yè)的成功?凡此種種的“做事”都規(guī)定著怎么“做人”。何況姑娘風情萬種、上級千差萬別、朋友千姿百態(tài)、下級眾口難調、賺錢千奇百怪、危險也不定何處、事業(yè)又各領風騷呢。所以“做事”是沒有固定需求的,于是“做人”也就不能固定模式了,甚至是需要“逢人做人、逢鬼做鬼”的!哪有一種制式就能從容“做人”的呢?
大佬們“先蠻橫做事,后派頭做人”,聰明人“先知做事,后懂做人”,奸佞胚“先陰險做事,后狡詐做人”,老百姓“先為做事,后被做人”或“愚忠做事,奴性做人”。何以“先做人,后做事”?安得“積極做事,自覺做人”?
(潤華供稿)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