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過輾轉反側、徹夜未眠、漫長而又痛苦的十三個小時,我們終于逃脫了埃及航空的狹小的座椅。飛機跌跌撞撞的降落在開羅國際機場。朋友早早的出現在出站口翹首以待。阿拉伯禮儀式的擁抱親吻后,我們逃也似地向亞歷山大進發。據說,在埃及人眼里,開羅就是臟亂差的代名詞,縱使它擁有著世界聞名的金字塔和館藏豐富的埃及博物館。
汽車駛上了高速公路,這里的高速公里也要收費,但是,真的很便宜。開羅到亞歷山大,距離在250公里左右,過路費居然只要收5埃及鎊。
開羅給我的第一印象有點像我國西部的黃土高坡的那種荒蕪貧瘠,零星點點出現的植被也被大片的沙土所覆蓋,勉強的伸出枝蔓,掙扎著逃向天空。途中破敗的景象,破舊的汽車,破爛的建筑,讓我昏昏欲睡。
一覺醒來,我們已經到了亞歷山大城。亞歷山大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和全國第二大城市。由于面對浩瀚的地中海,背倚波光掩映的邁爾尤特湖,亞歷山大城冬季涼爽潮濕,夏季受清新的地中海海風吹拂,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特色的是它的濱海大道,馬路沿海灘東西延伸約26千米,東端是蒙塔扎宮(夏宮),西端是拉斯埃丁宮(冬宮)。我們住的酒店就在濱海大道邊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推開窗戶,撲面而來的地中海對岸的愛琴海吹來海風,干凈,清新,美好。
也就是因為濱海,使這座本身交通就不發達的城市,更加的擁擠。城里四車道和六車道的馬路很少,單行線很多。而且,市區幾乎沒有停車場,汽車都停在馬路邊上,使得本來就不寬的馬路更窄了。但是開羅人開車很快,而且很自由,當然技術也相對來說練得都不錯。在路口根本不減速,拐彎時不打轉向燈,不管在哪個車道想拐彎就拐,超車兩邊都隨便,偶爾看到紅燈停車時,也會準確地停在白線以內。總之,在埃及人眼里,根本就沒有交通規則。
開羅的車自由,行人也很自由。他們在馬路上車流里自由地穿梭,不知道什么叫紅綠燈,也不知道什么是斑馬線。這里幾乎見不著過街橋,地下通道也只有市中心的主街上有幾個,加上車不守規則,所以也只能這么走。但是,每個人都不顧一切地往前沖結果往往是誰都動不了,所以交通堵塞的景象經常看到。不過有一點,車還是讓人的。尤其是車速不快的情況下,司機一般都會停下來,擺手示意讓行人先過,行人過去后也會點頭致謝,有的虔誠者甚至會誦出古蘭經文作為回饋。這一切多么美好、和諧、文明。
阿拉伯國家的生活節奏很慢,工作節奏更慢。朋友帶我們去了一個市場,“薩拉馬萊空”,坐下喝杯紅茶,聊聊穆爾西與塞西的優劣。等我們到達市場,已經差不多五點了。按照我們的理解,五點快要打烊收工了。然而,在埃及,一天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到了客人店鋪里,自然是再喝一杯紅茶。逗留了不過一個小時,他就帶我們離開了。他約了一個我在中國見過的他的好友,去傳說中的DOWNTOWN吃晚飯。又是燒烤,不過這次是海鮮。可能中午肉吃的有點多,面對著更加豐盛的魚蝦,工廠老板跟我也沒有太多的食欲了。飯后,在門口找了個COFFEE坐下,抽著水煙,喝完咖啡喝紅茶。慢慢挨到十點,我們終于可以回去了。但是,朋友并沒有放過我們的意思。他知道中國人喜歡喝酒,于是又帶我們去泡吧——泡阿拉伯吧。這些酒吧也是沿著濱海大道,老板都有著很強的背景,要不哪能在阿拉伯國家賣酒呢。當然,里面配套了相當勁爆的肚皮舞表演。最終,以朋友喝多宣告結束。回到酒店已經凌晨2點了。我們直接倒頭睡下了。
一覺醒來,已經中午時分。然后又是開始了新的一輪循環,每天拜訪不同的市場,說同樣的“薩拉馬萊空”,和同樣的紅茶。
離開埃及的前一天,朋友帶我們去了趟位于吉薩金字塔。這對于我們來說,是第一次去,對于他也是的。在埃及人看來,吉薩金字塔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神秘,人們對金字塔也沒有那么多的好奇和熱情。可能金字塔之于他們,類似于包公祠之于我們。
(建國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