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原因,曾經起草別人退休的文件,把退休者的歷任職務列舉一番,當然免不了稍涉一些生平閱歷,孰料被認為“寫的跟悼詞樣”,很令反感!遂被總裁下令省略了。
其實在我理解,死亡是結束,退休也是結束,每遇結束總得回顧、總結,只是在形式上有些類似,實在不當敏感至此。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一孔之見,也得尊重別人的看法。
記得29歲時看到25歲的就感嘆過:“真羨慕你啊/這么年輕/我也曾經/卻逝去了/沒有葬禮的/我的年輕”,接下去或更離譜:“死的/是我/生的/是我/是我非我/新我舊我/不用掩埋/不用火焚/舊我死在新我里/新我在舊我里誕生/舊我正是我的/年輕”。這也許是一種世界觀或人生觀吧。
所以我認為,過去了就是死亡,再也回不到從前、甚至前1秒鐘。因此對于人生階段性的過去,比如退休,是可以蓋棺定論的。你再也回不到法定的工作階段去了么,不可能再添加什么了么。
我對自己退休是進行蓋棺定論的。這就是退休閑暇下來時的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自我檢討。從客觀上講,自然逃不出馬克思17歲論文的見解:在你能夠決定自己干什么之前,你的家庭和社會背景以及時代就已經開始決定了。從主觀上講呢,那就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的洪流,你做過哪些努力?抓住或錯失過那些機遇?有過哪些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自我的原因是什么?是思想認識上的還是道德感情上的?是知識能力上的還是意志毅力上的?是文化理念上的還是性格習慣上的?慢慢反芻吧,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冷靜!
每當一壺濁酒喜相逢,便少不了慣看秋月春風的蓋棺定論。當然重點談的是失誤、錯誤、貽誤,重點分析的是弱點、缺點、不足,悔憾多多、羞愧滿滿,實在不是“鋼鐵煉成的”!但有后生,自然也來兩句倚老賣老:“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我丟的人比你見的人多”。
人不是神,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也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在重大的關鍵問題上失誤或犯錯誤,那將改變人生。我是有過多次影響人生道路的重大失誤和錯誤的,多半出于無知和幼稚,也有道德感情和性格習慣上的原因。
日前聽專家講課,分析岳飛被害的原因,其中有一條叫做“精神潔癖”。連皇上賜給的美女、宮殿都不要,難免引起皇上對其擁兵自重的疑慮!專家舉例蕭何就適當貪污一點,故意表現(xiàn)出一些猥瑣,以減少皇上對其功高蓋主的憂心。其實這個“精神潔癖”實在是很多稍有正義感的人們的致命弱點!
蓋棺定論,觸目驚心,往往值得肯定的不多、足以否定的不少!
(潤華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