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網視節目在提及抗美援朝戰爭時,女主持人居然引領一句“不管它正義不正義吧”,真是口風不輸“畢姥爺”。難道不懂這樣含糊、懷疑、動搖甚或抹煞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是極其嚴重的政治錯誤、違犯“宣傳有紀律”嗎?想必她什么都懂,專業考試肯定頭頭是道,問題只出在一個節點上,就是自我約束。
自我約束,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則。所謂“適者生存”就是只有適應客觀約束才能生存,怎么適應呢?憑借天然“基因記憶”的自我約束!而人類除此天然能力之外,比其他生物又多出個主觀能動性,不僅能夠適應、而且還能夠認識并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客觀約束,并與時俱進制定規則、主動而理性地自我約束。
當然有約束就有反約束,但是只能反具體約束、結果也只是更新約束,不可能消滅約束。人類反抗自然和社會中不合理、不科學的舊約束,創造科學合理的新約束,是更新、發展自我約束的反約束;而追求個體自由散漫、違法亂紀是破壞自我約束的反約束。因此,對待自我約束的立場和效果決定反約束的性質。
由于生長環境、教育學習、閱歷經驗、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性格作風等主觀因素不同,則對自然規律、法律制度、組織紀律、道德規范、社會思潮、輿情傾向、環境氛圍等客觀約束的立場方法也不同,這就決定了自我約束的立場和能力差異。不同立場決定不同性質的自我約束,不同能力決定不同程度的自我約束。
為什么受過高等教育、開口閉口哇哩哇啦地插播英語,可是一談到“正義非正義”就心虛嘴軟了呢?因為背后彌漫著一股社會思潮,即“詭辯控”的“是非恐懼癥”。電視劇《潛伏》中的謝若林結結巴巴又詭辯有詞的詰問:同樣兩根金條,你說哪一根是高尚的?倘惑于此,便會處處自我原諒、而無法嚴以律己的。
在這種“是非恐懼癥”的背后,更大的政治背景是一度甚囂塵上的“鏟平主義”,從推倒并粉碎偉大人物的“神壇”入手,繼而鏟平真與假、是與非、正確與錯誤、進步與反動、正義與非正義的天壤之別。其幕后推手早已隨著翻云覆雨的“顏色革命”猙獰畢露了。如果政治缺鈣,必然隨波逐流、自我放縱。
其實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評價,幾年前才發生過一場“理論無禁區”的正反辯論,那股子企圖從戰略理性、合法性、毀傷性等立論角度全面質疑并否定抗美援朝戰爭正義性的洶洶思潮也隨即灰飛煙滅了。如果理論閉塞,還如蠅逐臭地追隨早已消散的陰魂,立場都搞錯了!自我約束能力再強、其性質也變了。
至于戰爭有沒有“正義與非正義”性質區分,是問題嗎?值得討論嗎?侵略戰爭和反侵略戰爭性質能一樣嗎?官逼民反的揭竿而起和反動統治的武裝鎮壓能劃等號嗎?人民革命戰爭和帝國主義爭霸戰爭能混為一談嗎?無非是“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到蓬間雀”,慫得“不管它正義不正義”了,怎么自我約束?
自我約束的正確立場是根本、嚴以律己是朋友、自我原諒是對手、自我放縱是死敵。一旦無法無天到必須外力約束時,或只好倒數“監獄離我有多遠”了。
自我原諒是自我放縱的開始,自我放縱是自我原諒的惡果。
(潤華供稿)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