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感覺也沒做多少事情,一天很快就過去了。作者在書中總結了幾點原因:缺乏明確目標和計劃,忽略優先順序抓不住重點,注重過程不重結果,做事效率低。“學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 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實”。正確的估計做事所需的時間,記錄工作清單,又或是制定計劃,只有付諸實踐才會有真正的成效。
二
根據二八原則,我們每天所做的全部工作中,重要的事情只占了其中的20%。當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做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時,我們的進度當然會慢下來。學會取舍,將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推遲,在某一段時間內集中處理,學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那些更加重要的事,那么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會變得更加高效和輕松。如果擔心大腦自動做決定會打亂節奏,那么可以利用上班前的時間,去安排一下當天的工作計劃,然后按照預定的計劃行事,或者在任務的間歇進行短暫的休息,刻意利用這段時間,思考自己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從潛意識手中,拿回自己的決策主動權。 時間很寶貴,不要把它浪費在低價值,不重要的事情上。
三
心智模式要求我們要拋棄固定思維,改善自我表達的方式,并以開放的心態容納別人的想法。這點感慨良多,工作中的難題有時候換個角度想就能夠解決,在“死磕”難題前一定要想想看有沒有新的思路,工作方式要靈活。同時要善于接收別人的意見,不對完全不了解的領域質疑。
四
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時常會遇到難事,面對挑戰該如何抉擇,是按部就班,等待觀望,還是自己先想辦法動起來?答案當時是想辦法動起來!許多事情都是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進步的,未來的路還很長,不能怕麻煩。很多時候辦法總會比困難多,抓住機遇爭取得到一個多方共贏的結果。“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味等待往往等不來機遇,更多的時候,需要自己先創造條件,引機遇進駐,所以說,機遇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五
拖延者消極應對,能拖一天是一天,或者到了最后時間草草應付了事。每種拖延問題背后都有原因,我們要對自身拖延行為進行分析,對癥下藥。遇見難以解決的事情懂得求助,遇到能力不及的事情懂得學習,這樣你面前的困難才會越來越少,才能快速行動起來。萬事開頭難,只要動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六
人生無常,旦夕禍福并不由個人的意志為轉換。在人生的道路中,或喜或悲,活哀或怨,所以要保持安然的心態,既來之,則安之,才能獲得人生中最為至善至美的東西。心安才得以不怕。
七
蘇格拉底曾說:“不自我反省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年輕時,我們經常躊躇不前,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了解自己,沒有為未來做規劃。太多人的生活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選擇,而是受環境所制約。優秀的批判性思維者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和選擇,而不是為了安全一味地迎合大眾的要求。他們不僅是理性的思考者,而且能夠觸及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而現在在工作中,少了環境的制約,可以更好的思考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與方向,這也是外貿行業的一大優勢,自己需要對自己負責,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計劃,列出自己的的價值觀、興趣、技能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接下來外貿生涯的發展方向,并一心一意的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八
因為有“漸”的助力,境遇在不知不覺中變化,或野心勃勃,或慷慨豪俠,或冥頑不化,影響我們變化走向榮還是衰的方向牌握在自己手中,坦然面對現狀,積硅步、積小流,最后也許就會成為我們最想成為的那個(有錢)人。
(摘自員工工作總結)
皖公網安備 34019202002077號 皖ICP備05005184號-1